先天性巨结肠 ( congenital megacolon )
别名: 先天性巨结肠;aganglionar Megacolon;aganglionosis;HirschSprung disease;赫什朋病;无神经节细胞性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Hirschprung病
解释 收起

概述: 先天性巨结肠为一错误的命名,因为巨结肠改变不是先天性的。由于巨结肠的远端肠壁内没有神经节细胞,处于 痉挛狭窄状态,丧失蠕动和排便功能,致使近端结肠蓄便、积气,而续发扩张、肥厚,逐渐形成了巨结肠改变。     1886年丹麦医生Harald Hirschsprung报道7个月和11个月2例病儿,详细描述了 便秘症状和死后扩张结肠的肉眼所见,2年后该文章发表,所以也将该症称为赫什朋病(HirschSprung disease,HD)。由于他认为病变部位在巨结肠,故 先天性巨结肠这一病名沿用至今。目前有些文献已将该病称为 无神经节细胞症( aganglionosis),或无神经节细胞性巨结肠(aganglionar Megacolon,AM)。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汪建平(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描述为:">    先天性巨结肠(congenital megacolon)是病变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的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在消化道畸形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有家族性发生倾向。发病率为1:5000,以男性多见,男:女为4:1。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是由于外胚层神经嵴细胞迁移发育过程停顿,使远端肠道(直肠、乙状结肠)肠壁肌间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肠管持续痉挛,造成功能性肠梗阻,其近端结肠继发扩大。所以,先天性巨结肠的原发病变不在扩张与肥厚的肠段,而在远端狭窄肠段(图40-26)。无神经节细胞肠段范围长短不一,因而先天性巨结肠有长段型和短段型之分。

    先天性巨结肠(congenital megacolon)为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又称无神经节细胞症(aganglionosis),或称Hirschprung病,是小儿消化道畸形中最常见的疾病。病因为结肠远端或直肠缺乏神经节细胞,远端肠管呈痉挛性狭窄,近端肠管肥厚,扩张。临床表现为腹部高度膨隆,腹胀长期便秘的低位肠梗阻症状。
分型
   
    一、超短段型病变局限于直肠远端,临床表现为内括约肌失弛缓状态,新生儿期狭窄在耻尾线以下。
   
    二、短段型病变位于直肠近、中段,相当于第2骶椎以下,距肛管不超过6.5cm。
   
    三、常见型无神经节细胞区自肛管开始延至第l骶椎以上,距肛管约9cm,病变位于宣扬近端或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甚至乙状结肠远端。
   
    四、长段型病变延至乙状结肠或降结肠。
   
    五、全结肠型病变波及全部结肠及回肠末端,距回盲瓣30cm以内。
   
    六、全肠型病变波及全部结肠以及回肠30cm以上,甚至累及十二指肠。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药品 展开
17 相关检查 展开
18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